4 月 24 日,我院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第三期培训在学 2302 教室举行,特邀竞赛指导专家张亮分享学科竞赛实战经验。张亮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20 余项,其 “阶梯备赛、精准组队、前瞻布局” 的方法论备受关注。

张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赛事分级” 策略。他建议,大一从C 类赛事积累经验,逐步挑战 A 类高水平赛事,形成 “以赛促学” 循环。他强调,科学规划能避免盲目参赛,让每个阶段聚焦能力提升 — 低年级重基础技能,高年级练综合创新,实现阶梯式成长。

团队建设方面,张亮提出“少而精” 原则:2-3 人核心架构最佳,需技能互补(如技术 + 商业 + 策划)与强执行力,杜绝 “人多低效”。他以获奖团队为例,指出高效协作的关键在于明确分工与目标共识,而非人员堆砌,为学生提供可复制的组队模型。
针对备赛周期,张亮强调“超前布局”:建议提前 6-12 个月启动选题,完成调研、方案设计及商业模式打磨。他解析竞赛评审逻辑,强调优质项目需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前期充分的数据积累、市场验证能显著提升竞争力,避免临赛突击导致的方案粗糙问题。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获益匪浅,明晰了参赛规划及团队搭建思路。本次培训作为系列活动重要一环,通过名师经验输出,助力学生从“零散参赛” 转向 “系统备赛”,为提升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