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周俊辉,武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102班学习委员,中共预备党员。考研上岸西藏大学。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2023—2024年获得五四“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担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期间,成功组织多次学术讲座和学习交流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与其被定义,不如去定义。”这是周俊辉对大学价值的理解。本科四年,他见过有的同学因 “二本” 标签“躺平”,也了解过学姐通过考研考入 985 院校的逆袭。这种对比让他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被动接受外界标签,努力才是突破的起点,而理性的选择能放大努力的价值。于是,他开启了一年的备考征程。
动态博弈,优化备考策略。在周俊辉看来,英语是自己的短板,因此选择将 80% 的精力押注于专业课与数学上。为学好数学,他跟着 B 站上的小谭学长,从 3-6 月打基础,7-9 月强化训练,10-12 月冲刺备考。他推荐高数学习用武忠祥的资料,线代用李永乐的,同时建议刚开始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旦选定就最好跟着一个老师学到底。关于练习题,他认为在精不在多,不要一开始就盲目买一堆题狂刷,一定要学会总结回顾。对于专业课,他觉得最好报个对应学校的考研班,因为公共课网上资源很多,但每个学校的专业课侧重点不一样,报班比自己在网上乱找要省很多心。
全周期管理,打造考研备考项目看板。周俊辉是学工程管理的,他把备考当作一个项目进行跟进,每个月开头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当月的具体计划,比如每天学多少内容,写几页题,到了月尾对这个月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看看有哪些没有完成,需要如何调整。刚开始几个月他也不太习惯,但越是到了后面,时间越急迫时,这个习惯就能帮他稳定心态,让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给自己相应的正反馈,有不足也能及时调整,而不是毫无章法、慌里慌张,心态崩溃。
数据赋能,抢抓调剂机会。当一志愿失利时,周俊辉迅速切换赛道,用 72 小时完成 “调剂两板斧”。第一板斧是数据挖潜:在研新生调剂系统中设置 “土木工程 + 近三年缺额率 > 30%+ 接受三本考生”三重筛选,主动关注新增硕士点院校,这类单位常因知名度低而竞争较小,却能提供参与国家级项目的机会。第二板斧是错峰卡位:在调剂系统开放瞬间,优先填报响应速度快的院校,利用 “待录取“ 倒逼其他院校加速审核。最终他收获 2 所复试通知,这也印证了:调剂不是 “捡剩饭”,而是用信息差重构竞争维度。最后他选择调剂到西藏大学,是因为与他作为党员“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理想不谋而合。他深知,西藏的发展需要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因此他渴望在西藏学习发展。
回顾自己的考研经历,周俊辉最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体会就是:如果你正因出身或偏科而自我怀疑,请记住:考研从不是与别人的较量,而是对自身认知体系的迭代。当你能把一本三流教材吃透成独家秘籍,能把别人忽视的信息差转化为机会,能在挫败中冷静重构策略,这场战役,你早已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