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罗乐熙,武汉学院供应链管理专业2101班学生,任班级团支书,跨专业考研上岸上海师范大学。曾荣获优秀支教,思政类策划大赛校级一等奖,“百生讲坛”演讲比赛校级铜牌主讲人,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二等奖、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一等奖 ,2023、2024年优秀共青团员,社科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国家三等奖。

一、关于专业课学习
择校择专业对考研成败至关重要。我结合自己的兴趣与职业规划,选择了适合跨考的教育类专硕,并深入研究了目标院校的招生情况。在得知该校专业课为自命题后,我报名了由该校学长学姐组建的辅导班,借助系统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专业课备考中,背诵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为了提高效率,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网课内容与笔记整合成结构清晰的章节框架,帮助理解和记忆。同时我结合“葫芦丝背诵法”,通过多次重复背诵与即时复述,逐步构建起对核心知识的深刻记忆。这种方法强调“刷遍数”而非死记硬背,即便开始进度缓慢,但通过不断重复,记忆速度和准确度逐渐提升。除了背诵,我也非常重视做题训练。不仅反复练习真题,还积极寻找模拟题进行巩固。通过不断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解题思路和答题框架,尤其在大题部分,练得多了自然更能灵活应对各种题型。在冲刺阶段,我定期参加模拟考试,训练时间控制与答题节奏。尽管模拟成绩一度不理想,但通过分析错题、总结不足,我明确了努力方向,逐步改进答题策略,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最佳的成绩。
另外,我认为仅靠背诵远远不够,答题时还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实例。因为专业课的考查不仅关注知识掌握,还注重逻辑表达与思维能力。因此,我在复习时不断总结归纳,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重点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记忆,也让我在考场上即使遇到陌生题目,也能根据已有的理解灵活作答,从而实现“质”的变化。
二、关于政治学习
对于政治的话,其实根据今年“反押题”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政治还是需要较早准备比较好,我从暑假开始复习,主看的是徐涛老师的强化课,辅以肖秀荣1000题打基础。徐涛老师讲得很风趣,重点突出,特别适合起步阶段。政治备考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基础一定要打牢,千万不要只靠后期的押题。肖四肖八虽然有参考价值,但也有局限性。我建议后期配合一些公众号博主的答题模板讲解,提升主观题作答质量,同时关注时政热点,避免答题空洞无物。
三、关于英语学习
英语是我花时间最少,但依然需要充分准备的一门。由于我已通过四六级,前期主要利用“不背单词”APP打基础,后期刷的是黄皮书的英一、英二真题。我主要看的是颉斌斌老师的阅读课,他讲解的思路很适合基础不牢固的同学,强调做题技巧,比如定位原文、排除干扰项,帮我提高了准确率。英语也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尤其是今年题目更加注重理解,干扰项也更多,所以我建议大家从暑期就开始慢慢推进。写作、小三门也不要忽视,多练习,才能在考试中保持节奏。
备考过程中,我特别感谢辅导员黄露老师和身边给予我鼓励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在低谷期重新找回方向,并让我实现了上岸上师大的梦想!
其实考研不只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既然选择了它,我认为就得认真地去对待,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奋斗者总是在诉说希望,而怠慢者只会宣泄不满”。无论我们在备考中遇到了什么挫折或想放弃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去克服。同时也不要给予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在备考中更重要的是效率和用科学的方法以更快的速度把知识点记牢。关于考研的时间计划,我认为要根据自己个人情况来制定,不一定非得起早,而是要有适合自己作息时间的计划,如果起得再早,但不在状态的话,我认为这样的效率是不高的。而电子设备的使用,我认为还是跟正常的一样,适当的放松肯定对你的考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考研不是跟别人竞争,而是和自己较量。只要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坚定前行,最终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