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会议以“人工智能+物流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的教师、行业企业的领导等1000余人参会,围绕AI+物流高等教育、一流物流类专业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物流教育出海、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我校供应链管理专业教师范瑾、李梅、罗岚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范瑾老师受邀代表武汉学院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分享了我校在供应链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尤其是“课证融通”模式的探索成果,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关注与认可。

范瑾老师在发言中首先指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供应链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技术融合能力成为关键要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决策执行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知识结构也由专业细分向“管工融合”拓展。面对这些挑战,我校供应链管理专业正在积极探索“课证融通”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从传统的实习输送、课程共建,向“需求导向、双向赋能、资源共享”的深度协同转型。
范瑾详细老师阐述了我校供应链管理专业如何以供应链管理师资格证书落地方案的实施为起点,基于2025版全程培养方案,将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培养目标,职业知识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和职业要求融合,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行业实际需求。此外,还通过开设“职业证书项目”课程,保障“课证融通”的可持续,推动“管工融合”知识结构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
最后,范瑾老师展望了“课证融通”可持续发展生态的构想,强调政、企、校三方协同行动的重要性,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实现标准互认、资源互通,为供应链人才培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物流与供应链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校供应链管理专业在此次会议上的精彩分享,展示了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为全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未来,供应链管理专业将继续深化课证融通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供应链人才。